首页 > 智慧城市 > 正文

青岛自贸片区挂牌五周年: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彰显担当

时间:2024-08-30 18:52  [来源:中广中文网]  
      8月3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五周年建设发展有关情况。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崔卫杰,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王莉,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隋斌,青岛市商务局副局长高燕,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郭宝存,青岛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处长徐国宁出席发布。
       
      8月31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将迎来国务院批复设立挂牌五周年。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聚焦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国家赋予的106项试点任务全面落实,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功能持续提升、作用更加突出。
     
     一、勇担使命,善作善成,高质量发展彰显新担当的五年
    五年来,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功能区增加值年均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7.3%;实现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年均增长41%,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18%提高到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44%,税比达到95%;“四上”企业由获批前的161家增加到985家;累计在营企业和纳税主体分别是成立前总量的3.2倍、2.9倍,年均增速27.5%、25.2%;实现新增就业11.76万人,年均增长36.7%,以占全市0.46%的面积贡献4.7%的就业。
     制度创新效能加速释放  五年来,坚持推进制度型开放与深层次改革双向互促,构建组织保障、工作推进、联动创新三大体系,制修订国际标准7项、国家及行业标准103项,探索形成了一批具有青岛特色的创新举措,“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等79项获国家和省级认可、推广,具有全国首创价值的创新举措占比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扩大  五年来,坚持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22%,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16%提高到24%;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6.98%,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4.1%提高到9.7%;新引进世界500强中外投资项目72个、累计达到171个,过千万美元外资项目89个、过亿元内资项目758个。
      产业发展能级持续攀升  五年来,坚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聚规上工业企业175家,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7.7%,研发投入年均增长71.4%;培育形成千亿级产业1个、百亿级产业3个,航运贸易金融深度融合发展,汇聚贸易类企业1.7万家、航运物流类企业3500余家、金融类组织机构近300家,集成电路、基因科技、智能家电三大制造业完成投资600亿元、实现总产值220亿元。
      二、陆海统筹,内外联动,国际化枢纽实现新跃升的五年
      发挥东临日韩、西接沿黄、辐射东北亚的区位优势,提档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能级。
      货物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创新优化贸易全链条监管服务,联动海关推出“进口原油先放后检”“货物按储运状态分类监管”等45项货物监管模式,重塑货物“进、存、转、销”流程、功能,实施“集装箱进口船到直提、出口抵港直装”“端到端全程物流”“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等30余项运输通关新模式,货物全链条通关平均提速30%以上。
      口岸服务功能持续优化  深化区港协同发展,推出“关港通智慧查验”“中转集拼+多式联运”等近百项创新举措,启运港退税政策拢聚货源惠及出口企业859家、涉及出口货值136亿元。全国首创“海员司法救助资金池”服务模式,建成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场和国内最专业的拖轮、租船交易平台,设立全国首个海事法院自贸区审判区,助力港口连续三年居中国十大海运集装箱口岸营商环境测评榜首。
      国际物流通道畅联畅通  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前湾港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一期)验收运作,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创建“区关港+”联合创新机制,海铁联运箱量连续9年居全国沿海港口之首,助力青岛港新增航线64条,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排名列东北亚之首,港口货物吞吐量、综合评价均位居世界第四,带动青岛口岸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排名由前20名提高到前15名。
      三、配优资源,融合发展,制度型开放释放新活力的五年
     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配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质要素资源。
     国际贸易提质增效  统筹内外贸一体发展,搭建全国首个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数字化平台,建成标准化数字仓库超10万平方米,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运营、交易额突破2500亿元。建成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四种业务模式“全覆盖”。新型离岸贸易“离岸达”服务平台运营,离岸贸易额连续三年全省占比80%以上。发布全国首个国际易货师职业团体标准,易货贸易额占全省85%以上。
      现代金融高效赋能  突出金融支撑作用,创新“境内运费外汇支付”“信用保险融资”等20项服务举措,铁路运输单证金融试点助力中欧班列贸易融资成本下降30%。欧力士全国唯一法人机构等近百家融资租赁企业落户,全省首家能源产业港航端期货风险管理项目落地,备案登记基金管理人募资规模300余亿元。国际贸易金融服务中心入驻保险、会计、担保、法律等优质服务机构51家。
       区域协调联动创新  坚持服务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发起设立黄河流域自贸区联盟,全国首创“云端自贸”审批服务跨域协作新模式,与沿黄流域8省25个功能区、全国31个自贸片区实现审批服务联动。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累计实现产供对接13亿元。在省内6个自贸联动创新区复制推广20余项创新成果,陇南经开区东西部协作项目带动近千人脱贫。
      营商环境开放便捷  聚焦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立“管委+驻区部门+国有公司”三位一体综合服务新机制,在全国率先推出商事主体登记即时确认、变更登记智能表单等举措,推出首个《政务延伸服务》团体标准、实施电子营业执照联展联用,实现4000多种登记材料自动生成、业务智慧化办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人力资源等67种电子证照跨部门归集。创新实施商业秘密保护、包容审慎监管等10项举措,“休眠”管理和“唤醒”服务让147家企业受益。
      四、产业聚链,项目成群,高能级产业构建新生态的五年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智能家电优势产业换挡提速  加快产业数字化、高端化发展,百亿投资的智能家电产业园增产扩容,落户整机生产项目9个、配套项目12个,完成投资约110亿元。中德生态园建成全球家电行业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全连接示范园,海尔中央空调、冰箱和洗衣机三家互联工厂获评世界“灯塔工厂”。以“海尔施特劳斯净水科技产业园”为支撑的水联网生态制造产业链加速形成,总投资70亿元的倍世净水、智慧冷链等8个项目加快建设。
       集成电路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动下,万亩规划、千亿投资的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加快建设,链主项目产能逐渐提升,核心承载区开工面积超100万平方米,高端人才集聚中心和专业人才培育中心开工面积超120万平方米,协同功能载体建成投用面积近50万平方米,吸引思锐智能、中微创芯、方益科技等30余个重点企业落户,计划总投资约1800亿元,基本形成从设计到材料、设备、制造再到封测、模组的全套产业链。
      生命健康未来产业布局发展 聚焦基因与细胞产业项目集聚,百亿投资的基因科技产业园落户44家企业,总投资超120亿元。全国自贸区提升发展任务“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完成310种。全球首个时空基因谷开工建设,“亚细胞级分辨率”和“厘米级全景视场”技术全球唯一,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建成全球最大通量、最小体积测序仪生产基地,华大研究院获评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百迈客生物首个基因测序全自动化实验平台样本核酸提取、建库等时间缩短50%。清原生物首创的循环打靶碱基编辑、基因敲高等技术全球领先。基因科技产业成功入选山东省未来产业集群。
      五、创新驱动,要素支撑,全产业链创新激发新动能的五年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海洋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建设世界规模最大海洋基因库,海洋生物基因组破译全球贡献度近30%,全国贡献度近50%。国际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BG136”完成一期临床,骨质疏松特效药连续五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组建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与国内外430余个科研院所开展1400多项合作,发布全球首个《海洋生物基因组学白皮书》。
      装备制造技术迭代升级  加快推动松下、上汽、力神、赛轮等高端装备企业技改升级,3D车载盖板、开普路高端精密项目投产,潍柴研发中心、中集智能装备等10个项目落户。累计培育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94家、专精特新企业136家,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9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
     人才服务环境不断优化  建成海外工程师型研发社区、国际人才社区、留学生科创岛等功能载体,发布全国首个《青年人才发展友好型示范园区建设指南》团体标准,设立全省首个专注于人才和企业服务的综合服务集团、首家规范标准区域性移民事务中心。集聚国际人才2000余名,新增本科以上就业3.04万人。
     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践行  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全国首创基于低碳、碳中和理念的“绿色自贸”发展指标和评价体系,13项指标填补自贸区空白。创新推出产业用地弹性供应、土地1.5级开发等17项绿色用地举措,集约节约供应土地1万余亩。创新打造全国首个“零碳试验区”,绿色建筑面积达到430万平方米,建成全球首个“氢+5G”智慧生态码头,闯创驿入选“中国城市更新十大典型项目”。
      青岛自贸片区将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聚焦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实施自贸提升战略,以“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奋力建设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示范区、高能级新兴产业集聚区、高标准营商环境样板区,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自贸力量。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青岛片区五周年运行评估
       
       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围绕《总体方案》《深化方案》等要求,推动各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见效。在五年探索实践中,青岛自贸片区累计推出326项制度创新举措,形成79项国家、省级层面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具有全国首创价值的制度创新成果占比提升到51%。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中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已成为提升管理体制机制效能、引领制度型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典范和榜样”,在全国自贸片区中有效稳固了第一梯队位置。
      一、提升管理体制机制效能的典范和榜样
     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紧密结合自贸试验区工作要求,从管理体制机制入手,理顺了青岛自贸片区与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套完善、系统且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各部门、各主体的活力和动力,助力试点任务高效落地。
      组织架构关系顺畅、责权明晰,变“管理孤岛”为“配合协同” 青岛自贸片区管委不断优化行政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其在自贸试验区整体建设和运行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展现行政管理体系内部高度的系统性与协同性,确保改革试点任务的顺利推进和有效落实。通过“扁平化管理+动态修编”解决过去管理机制决策效率低和赋权有限的障碍;通过“边界清晰+政企合作”解决任务落实中存在的权责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分工负责+协同配合”解决过去青岛自贸片区内部多主体沟通机制不顺的问题,实现了对区内各项事务的高效管理和协调,充分体现了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在强化管理能力方面的典范作用。
       工作推进机制协同高效,变“被动落实”为“主动试点”  青岛自贸片区深刻认识到人员在工作推进中的核心作用,构建了具有青岛特色的人员管理制度,在激发人员积极性和保障工作有序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通过健全激励制度持续释放改革活力;通过“绩效考核+薪酬分配”不断激发个人的内在动力;通过“自我承诺+外力监察”确保监督机制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通过“事前免责+事后兜底”为创新人才解除后顾之忧。灵活且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为自贸试验区的提升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制度创新机制配套完善,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 青岛自贸片区自身不是制度创新的唯一推动者,而是需要与基层单位、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以及广大公众协同共创。青岛自贸片区通过多方参与的制度创新联动体系协同推进制度创新;通过搭建企业沟通机制提高政企对接效率;通过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探索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培育机制,强化了不同主体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创新资源在更广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与共享。不仅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还推动了自贸试验区在多个领域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二、引领制度型开放的典范和榜样
     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突出首创性、集成式探索,更加注重提升制度供给与制度诉求匹配度,更加注重提升整体制度体系效能,更加注重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已成为引领制度型开放的典范和榜样。
      注重提升制度供给与诉求匹配度  青岛自贸片区把“发现诉求”作为制度创新的出发点,把“解决诉求”作为制度创新的落脚点。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始终围绕问题导向、企业诉求开展制度创新,不断推出服务企业的新举措新模式。例如,为了解决新兴经济、新业态企业在国家标准化经营范围目录内难以找到精准匹配经营活动词条的问题,青岛自贸片区率先探索特色经营项目自主标识的企业经营范围登记制度。通过强化制度供给与市场主体诉求的匹配度,青岛自贸片区大量制度创新成果在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中推出、落地、见效,成为以制度创新解决实践问题的榜样。
       注重提升整体制度体系效能  青岛自贸片区深刻了解协同化集成化系统化制度创新,才是提升整体制度体系效能的关键。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不断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统筹协调,增强先行先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境内运费外汇支付、航运企业集成化审批、动产质押融资等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实现了跨部门集成创新、多环节集成创新和全流程集成创新,企业登记、跨境电商等领域多项制度创新举措持续多年、跨越时空,实现了较好的连续性。通过协同发力,青岛自贸片区有效化解制度创新中的“木桶效应”,显著提升整体制度体系效能,确保推出的制度创新成果和取得的实施效果在全国走在前列、成为典范。
      注重提升对标国际经贸规则水平  青岛自贸片区深入领会贯彻落实“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总体要求。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主动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围绕贸易、知识产权、环境等重点领域开展前瞻性探索,推出“进出口货物知识产权状况预确认”“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发展新模式”“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等制度创新成果,积极推进构建制度型开放体系。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先行地,青岛自贸片区以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为目标,在制度型开放的实践中取得了丰富成果,体现了青岛自贸片区“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
       三、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典范和榜样
     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积极破除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因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布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
       畅通要素资源自由流动配置渠道,引导要素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集聚 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市场主体加快聚集,截至2024年7月,青岛自贸片区批复以来新增企业数量34936户,是批复前的188.94%。人才吸引力持续提升,建成海外工程师型研发社区、国际人才社区、留学生科创岛等功能载体,发布全国首个《青年人才发展友好型示范园区建设指南》团体标准,设立全省首个专注于人才和企业服务的综合服务集团、首家规范标准区域性移民事务中心。集聚国际人才2000余名,新增本科以上就业3.04万人。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持续巩固全国最大大宗商品原材料进口口岸和集散地地位,搭建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场和国内最专业的拖轮、租船交易平台,建成全国唯一集跨境电商、一般贸易、海运国际快件、航空物流超级货站于一体的跨境电商产业园,有力促进全球要素资源的高效流动配置。
       因地制宜促进创新,以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迭代升级  青岛自贸片区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加快营造国内一流创新生态,不断增强创新发展动能。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围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知识产权跨域协同保护“3+2+1+1”新模式、“云端研发”助力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等多项制度创新成果,有效提高了科技创新水平,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建设国家级“海洋基因库”,建成国际首个深海生命基因组数据库,海洋生物基因测序能力位居全球第一,对全球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贡献度近30%,引领青岛建设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2023年,青岛自贸片区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9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超过深圳(170件)、上海(97件)等城市。
       推动产业“焕发生机”,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效突出  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通过制度创新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载体和支撑。青岛自贸片区围绕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探索出“5G+智能制造”数智化发展、“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等新模式,积极破除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难和人才储备不足等关键问题,带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发展。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内3家工厂成为“灯塔工厂”(全球共153家,其中我国62家),灯塔企业数量位居全国自贸片区前列,并推动青岛规上工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2023年达到90.9%,高于浙江(80.6%)、上海(约80.0%)等地区。
       四、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和榜样  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不断提升对战略性资源、重要通道的统筹建设能力,树立东西双向互济开放自贸示范,已成为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和榜样。
       加快推动东北亚港口格局重塑 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的设立助力青岛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货物吞吐量突破7亿吨,超越新加坡港跃居世界第四,集装箱量在2020年超越韩国釜山港,又于2023年跨越3000万标准箱,跃居世界第五。青岛港建成亚洲首个全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2022年集装箱滞港费和滞箱费费率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33.6%。目前,青岛港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位居东北亚之首,已经崛起为东北亚国际航运的中心枢纽。
      助力构建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  挂牌建设以来,青岛自贸片区联动海关深化黄河流域“11+1”关际一体协同机制,联合开展“陆海联动、海铁直运”等监管模式创新,推动沿黄流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截至2023年底,沿黄九省(区)海铁联运220.8万标准箱,占比92.7%,沿黄九省(区)货物吞吐量占比80.7%,黄河流域开放门户作用进一步凸显。
      有效引领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勇担为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新路径、为扩大对外开放积累新经验的历史重任,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贸实践,持续带动地区经济社会提质增效、实现快速发展。五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44%,税比达95%,位列青岛全市第一位。2023年,青岛自贸片区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总量迈进5000亿元大关贡献力量,助力青岛西海岸新区稳居国家级新区前三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2.6%,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突破68%并成为支撑西海岸新区经济的第一大产业。
 
            编 辑:邱 宇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青岛:医保政策释放红利职工门诊

时装周秀场直击·国际文旅消费新启

哥本哈根皮草携“臻萃之选”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