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崂山区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和开发建设有关情况。张村河片区规划土地市区一体化专班办公室主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石磊,张村河片区规划土地市区一体化专班办公室主任、崂山区副区长徐奎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胡雁,崂山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姜永亮,崂山区城市管理局局长栾绍臣出席发布会。
一、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情况
张村河片区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主战场,集合了株洲路两侧和张村河两岸两大重点低效片区,是东岸城区规模最大的连片存量用地。通过前期低效用地土地整理,腾让土地约1万亩,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空间。
高水平规划引领,是张村河片区开发建设、蝶变新生的关键一招。按照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示范窗口区”的使命愿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前瞻性、系统性开展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工作。目前,城市设计方案已通过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审议。
高位推动,建立两项工作机制 “市区一体”工作机制。为推进张村河片区更新改造,发挥城市设计引领作用,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崂山区人民政府按照“市区一体”工作机制,联合组建张村河片区规划土地市区一体化专班,统筹推进片区高水平规划建设。
全省率先建立总设计师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团队,对片区规划和重点区域建设进行总体统筹和技术把控。
以上述两项工作机制为支撑,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崂山区人民政府面向全球征集城市设计方案,吸引了数十家国内外顶级设计机构参与,中国科学院院士段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等专家领衔的3家设计团队入围。同时开展了产业策划、市政公服设施、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城市、城市色彩等10个专项研究工作,最终整合形成了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成果。
科学谋划,统筹三大设计层级 张村河片区城市设计围绕“创享都芯、水脉智谷”的整体定位,分为28.5平方公里全域范围、7.8平方公里重点区域、1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三个设计层级。
第一个层级是28.5平方公里全域范围 规划为“北产、中服、南居”的总体布局,其中,北部以株洲路为轴,构建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海洋生物医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四大产业组团;中部沿张村河两岸,打造产城融合的公共服务与活力带;南部以合肥路为轴形成六大宜居组团。全域规划坚持“在地性、未来性、人本性”三大核心理念。
全域规划坚持“在地性、未来性、人本性”三大核心理念。
在地性,即:严守生态发展底线,以河道治理为重点,塑造因地制宜、连山接水的生态格局。在尊重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打造自然活力水岸,为市民提供休憩活动空间。
未来性,即:贯彻绿色低碳理念,多层次、高标准构筑绿色生态城区、低碳社区、近零碳示范建筑。积极应用无人驾驶、无人机配送、智慧物流分拨、智慧市政监管等先进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人本性,即:坚持以人为本,在传承演绎“张村常在、七张八霞”历史文脉基础上,通过空间布局、建筑设计、景观塑造等方面,培育发展潮流消费、特色餐饮、互动体验、文艺展演等活力业态,打造富有烟火气的人文新城。
第二个层级是7.8平方公里重点区域 以张村河为轴,带动北至株洲路、南至合肥路的两岸腹地一体化发展,依托张村河自然生态优势,集聚发展科创办公、时尚消费、文化休憩等功能,推动科、产、城、人融合发展。
第三个层级是1平方公里核心区域 规划创新要素集聚的未来总部基地、休闲创意混合的国际创新聚落、汇聚城市活力的科创服务港湾三大功能板块,是整个张村河片区最具高品质、高活力、高附加值的“魅力都芯”。
二、突出特色,彰显六大设计亮点
厚植产业优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围绕将张村河片区打造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策源地的目标,承接松岭路科创大道的功能外溢,协同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青能所等高校院所资源,做大做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四大产业链条,推动数字技术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探索布局海洋物联网、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超前谋划产业载体空间,创造青年人才创新环境,加快培育和发展更多新质生产力。
焕新城市风貌,打造青岛山河空间新范式 空间布局上,贯彻践行新一代生态营城理念,强调城市功能与周边山体、河道等自然景观的融合,追求空间的亲切感和舒适感。沿河两岸留足生态空间,布局低密度、组团式的建筑群落,地铁站点周边适度集中高层建筑。建筑设计上,坚持精品建筑,鼓励国内外高水平团队参与片区建筑方案设计,打造富有特色、造型优美的建筑集群。
擦亮生态底色,勾勒“十里张川”美丽画卷 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山河生态本底安全和生态网络塑造。沿张村河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采用适应季节性水量变化的弹性驳岸设计,营造总长度11公里、自然驳岸占比85%的亲水“绿轴”;强化将军山、围子岭等山体的生态保育,规划郊野公园,增添城市“绿肺”;沿纵向道路和绿带规划7条链接山河、串联组团“绿心”的生态“绿廊”,整体形成覆盖全域的生态“绿网”。嵌合生态空间,规划覆盖全域的串山连水的慢行道网络,为居民提供可骑行、可漫步、可赏景的好去处,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即景”。
做优公共服务,建立宜居宜业栖息地 片区聚力打造面向未来的高质量配套设施,集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满足创新人才、本地居民等各类人群需求。在现有万象汇、宜家等大型商场基础上,沿张村河中段规划增设由集中商业、街区式商业、特色商业街组成的市级商业中心;高标准配置23处市区级公服设施,包括5处文化设施、2处体育设施、4处教育设施、4处医疗设施等,其中青岛市美术馆新馆、崂山文化艺术中心、崂山区人民医院已在开展前期策划。规划布局11个15分钟级生活圈、27个5-10分钟级生活圈,构建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使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最便捷的服务。
落实“好房子”理念,改善人居环境 利用市中心仅有的成片土地资源,在全市率先践行“好房子”理念,让容积率和建筑层数降下来,让小区配套和活动场所丰富起来,让阳光和视野充足起来,建设全龄友好型、青年创业型等多样的居住产品,满足各类人群的生活需求,打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新一代高品质居住区。
完善路网体系,构建内联外通、便捷高效的现代交通网络 构建“两横三纵”的高快速路网体系与“四横八纵”的主干路网体系,重点区域规划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9.3公里,高于每平方公里8公里的国家标准,极大提升交通承载能力。构建五分钟内步行可达的公交站点体系,为短途出行提供多样选择。构建“两横五纵”的轨道交通网络,在已通车的轨道2号、3号、4号、11号线,在建的5号线的基础上,远期新增两条轨道线支撑片区快速对外出行,未来85%的就业岗位位于轨道站点周边800米范围内。
三、张村河片区开发建设情况
2022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开展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崂山区紧抓重大历史机遇,锚定“打头阵、蹚新路、作示范”,聚力推动张村河片区改造。崂山区闻令而动、攻坚克难,一鼓作气完成了片区内12个社区村庄的拆迁工作。
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共生的理念,聚焦人产城深度融合,从城市设计入手,定位打造“创享都芯、水脉智谷”,塑造以水为脉、凝聚智慧的未来绿谷,加快打造青岛东部的生态之城、希望之城、未来之城,构建新一代城市中心。
扩优提质“惠民生”,以人为本建设宜居新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品质新城,高质量配套面向未来的服务设施。安置区建设按下“快捷键”。以“给咱爹娘盖房子”的情怀,高标准推进12个安置区建设,践行“当年拆、当年建、三年回迁”承诺,今年年底到2026年上半年将陆续回迁,让居民住上放心、舒心的住房。安置区内配备面积约1900-20000平方米不等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包括农贸市场、文化体育中心等,居民在家门口可享受最便捷的服务。集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片区规划建设21所学校、28所幼儿园,已投用5所学校、12所幼儿园,在建5所学校和幼儿园,提供3.8万余学位,引入北京师范大学、华青教育集团等优质资源合作办学,满足周边适龄儿童就近上好学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区人民医院于年底前开工建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医院已主体封顶,规划两处街道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适时建设,为居民提供稳稳的“医”靠。养老体系不断健全,在现有4处养老院和1处养老服务中心基础上,规划8处养老院和2处养老服务中心,老有颐养更安心。加快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崂山文化艺术中心正在组织建筑概念方案比选相关工作,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居民。
产业集聚“增活力”,新质生产力赋能片区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高水平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片区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要素完备、创新氛围浓厚的优势,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带动片区高质量发展。出台“工业上楼”政策,收回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1500余亩。四大产业园提速突破。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等四大产业园全面起势,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一期、一汽解放(青岛)商用车开发院等20余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虚拟现实创享中心、青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中科曙光全球研发总部基地等30余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双国创中心投用、我区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产业大脑获批全省“产业大脑”建设试点。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先后入选全省“雁阵形”集群、特色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获批数字产业集群。2023年,四大产业链产业总规模达780亿元,2024年预计达到1000亿元。招大引强不断争先。引进大朋VR、云天畅想、标贝科技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园区。今年已推动京东方艺云、欢创科技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壮大产业发展规模。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加快建设。形成青年人才“强磁场”,真正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引才、以才兴城,助力青岛打造“青春活力之岛、青年友好之城”。
精心设计“提品质”,城景交融改善居住环境 坚持提升区域环境品质,人与景、产与城、水与巷相互呼应、和谐共生,沿蜿蜒水岸再现“钟鼓镗塔东西院,丹碧参差大小崂”的城市风貌,与群众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张村河流域综合治理见成效。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目标定位,“自然、生态、低碳”理念,全域化、高起点、高标准对张村河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提升,加快改善流域生态系统,恢复生物多样性,建设河道清淤、防洪工程,勾勒城市公共空间中“山水城景人”生命共同体共生、共融的美丽画卷,让群众享受“星河鹭起、碧波荡漾”的生态美景,青银高速以东1.2公里区域8月将对市民开放。市政设施建设美化城市空间。合肥路220kv高压线下地工程顺利送电,实现输电线路下地入廊,腾空土地约600余亩,释放空间近2000亩,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张村河水质净化厂一期提标工程9月建设完工,规划建设张村河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建成后日处理量将新增6万吨/日,污水处理总量将达到10万吨/日,保障水清岸绿。
内外联通“强支撑”,城市交通“脉络”更畅通 坚持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的可持续交通体系,缩短群众出行时间,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构建“两横三纵”的高快速路网体系改善交通外循环。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辽阳路东西快速路建成通车,联通海尔路、青银高速、滨海大道,实现城市外循环快速通过,承担起和市北区、李沧区的重要交通联系功能。构建“四横八纵”的主干路网体系改善交通内循环。近三年,张村河片区着力推进合肥路等主路建设,已实现了同安路、高荣路等25条贯通提升道路通车。今年正在贯通提升道路26条,其中合肥路、枣山东路等23条道路将于今年实现通车,长沙路、科苑经五路等3条道路将于2025年实现通车。过河桥梁加强南北联系。新建南北向5座过河桥梁(科苑经五路桥、科苑经七路桥、瑶海路桥、蜀山路桥、枣山东路桥)正在加快施工,4座将于年底完工,1座将于明年年底完工。路网桥梁建成后,将极大提升交通承载能力,提高城市通行效率。
编 辑:邱 宇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