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人格特质如何精准测量?摸不着的认知偏差如何有效矫正?”
“心理量表不仅是一种测量工具,更是开启心理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
“监狱警察面对的是‘特殊’群体,只有精准洞察犯群心理状态,才能确保教育改造工作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为有效提升教育改造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4月9日,青岛监狱邀请来自民盟的优秀心理专家,为监管一线警察开展心理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用一堂堂生动而精彩的专业讲座,为丰富干警专业知识储备、提升教育矫治水平助力赋能。
民盟盟员、“常用心理量表简介”讲座专家刘振静深耕精神卫生专业领域经验丰富,她聚焦当前监狱工作中常用的心理量表,详细讲解了量表的构成、适用范围、施测方法以及结果解读等相关要点,并结合实际案例与参训人员共同探讨,现场互动不断,气氛热烈。深入浅出的讲座进一步加深了干警对心理量表的理解掌握,为后续熟练运用量表数据及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打下坚实基础。

民盟盟员、“积极心理学概述”讲座专家刘芳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多年,她从“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理念出发,全面阐述其与传统心理学的区别,突出强调关注人类积极品质、优势及幸福感追求的重要性,并现场教授大家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
“讲座内涵丰富,实用性强,为我们日常监管和个别教育工作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支撑,有利于今后更加科学有效地引导罪犯培养健康心态、强化改造信心,也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改造氛围、维护安全稳定的监管秩序注入了崭新力量。”参训警察纷纷表示。
随后,民盟盟员、心理咨询专家姜倩莉协助干警对重点教育矫治罪犯开展“面对面”心理咨询,并针对咨询效果就下一步转化工作与干警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制定了详细计划。
此次“黄丝带”心理知识讲座和联合咨询矫治是本年度青岛监狱举办的第一期教育改造业务培训班的重要内容,也是监狱联合民盟青岛市委会共同推进教育改造工作社会化的生动缩影和有效举措。
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深化交流合作,广泛开展更多专业培训与帮扶活动,以“黄丝带”帮教为桥梁联接高墙内外,传递更多温暖与希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通讯员 于 超)
责任编辑:邱 宇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