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四周年成绩单发布

时间:2023-08-29 22:06  [来源:中国民生新闻网(中广音]  
       8月29日下午,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四周年建设情况。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崔卫杰,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隋斌,青岛市商务局副局长高燕,青岛自贸片区管委副主任郭宝存,青岛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处长赵义出席发布会。
        
      《青岛自贸片区四周年发展成果白皮书》主要内容
       2019年8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成立,为青岛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新动力。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青岛片区始终扛牢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主体责任,深入践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初心使命,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制度改革创新首创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发展评估进入全国自贸试验区67个片区第一梯队并进一步巩固。白皮书围绕经济发展、制度创新、现代海洋发展、国际贸易发展、航运物流发展、现代金融发展、先进制造发展、综保区发展、园区建设、人才引进和就业、财税工作、市场主体发展12个方面,全面总结青岛自贸片区建设发展四年来的主要成果,系统梳理在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典型做法,为高质量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提供“青岛自贸实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坚持高标准规划建设,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获批四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坚持“规划引领、集中连片、组团发展”理念,统筹综合保税区、国际经济合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功能政策资源,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促进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探索建立“管委分管领导+工作专班+产业促进公司”的产业化促进工作机制,构建实施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提速城市更新建设攻坚行动,形成产业融合联动、互补共促的发展生态。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6353亿元,年均增速27.3%,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的16%提高至23%;实际利用外资25.3亿美元,年均增速26.3%,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4.1%提高到2022年15.5%,以占山东省万分之三的面积贡献了全省6%的进出口和3.7%的利用外资;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13779.7亿元,占全市比重由获批前的18%提高至26%;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5亿元,年均增速65.6%,税比达95%;新增企业主体3万户、纳税主体1.7万户,分别是成立前1.6倍、1.5倍;企业主体和纳税主体分别年均增幅27.5%、25.2%,企业主体活跃度为86.2%,比75%的“非常活跃”基准高1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发展呈现数量、质量双提升趋势。
        
        二坚持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
       对标RCEP、CPTP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产业发展和企业诉求为导向,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化系统改革、集成创新,围绕组织推进、队伍建设、多方联动、评估评价、考核激励、容错免责等多个环节,探索形成“市级统筹、上下协同、多方参与”的全链条制度创新工作体系,在贸易、投资、金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建设发展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青岛自贸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突破性创新成果。
       探索“动产质押融资业务模式”,破解大宗商品领域货物难管控、货权不清晰、信息不透明、融资成本高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服务贸易企业融资超13亿元,为国家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提供新模式,获国务院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获批四年来,累计实践形成285项创新案例,12项获国务院、国家部委全国复制推广,52项在全省复制推广,有效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
       改革创新释放开放发展活力,带动新引聚世界500强中外投资项目66个、过亿美元项目29个、过亿元项目662个。聚焦综保区“五大中心”建设,发挥多重功能政策优势,推动综保区提档升级,前湾综保区两年提升16个位次,进入全国137个综保区前10位。获评“全球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等20余项国内外荣誉,为深化国际开放合作作出积极示范。
       三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发展 
       提升港航服务水平。健全完善航运政策体系,集聚航运资源要素,建成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场和国内最专业的拖轮、租船交易平台。在全国率先出台海员人才及海员产业专项政策,建成国际海员服务中心,首创“海员司法救助资金池”创新机制。畅通海铁联运物流通道,港口海铁联运箱量连续8年居全国沿海港口之首。启运港退税政策拢聚货源效应初步显现,四个月带动出口货值60亿元,服务助力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五,航线密度北方港口居首,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居东北亚首位,有力支撑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
       扩展国际贸易生态。深化大宗商品模式创新,推出进口原油“先放后检”、保税铁矿石“随卸随混”、进口棉花“集成查检+分次出区”等国家级、省级创新模式。建设棉花、轮胎、酒水等12个重点检测实验室,全国率先推出511项输韩农残前置检测。落地RCEP易腐产品6小时通放行、“白名单”出口企业8小时速达退税。聚焦贸易新业态创新发展,全省率先开展“9710”“9810”业务,创新跨境电商保税直播。新型离岸贸易连续两年全省占比超80%,全市占比90%以上。新型易货贸易实现首票业务通关,贸易额占全省95%,成为青岛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强市的新增长点。
       提升金融支撑功能。扩大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构建“金融创新实验室+专家智库+金融服务平台”金融创新生态,落地23项试点任务;在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发展供应链金融、跨境结算自由便利、推动航贸金融合发展、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等方面积极“先行先试”,形成具有青岛片区特色的金融自主创新案例,其中,“港云仓”荣获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一等奖,“境内运费外汇支付新模式”“国际海运费项下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新模式”等举措助力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加速创新型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建设。
       四坚持实体经济优先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兴产业——推进集成电路聚链强芯。加快建设青岛市集成电路产业园,“链主”项目晶圆产能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园58万平方米新载体厂房封顶,光掩模版、高端智能功率模块、3D车载盖板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高端人才集聚中心、专业人才培育中心、基础设施工程等一批产业配套项目全面建设。
        优势产业——推进智能制造提质扩容。建成全球家电行业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全连接示范园,卡奥斯赋能的海尔中央空调和冰箱互联工厂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总数占全省的二分之一。水联网生态制造基地、潍柴动力研发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代傲、库尔等链条项目建成,赛轮、上汽通用五菱、雷沃等优势项目加速升级。
        未来产业——推进基因科技加速布局。发起基因科技“三千”行动计划,规划建设千亩基因科技产业园,华大基因北方中心、健康产业园、清原海洋生物基因编辑研发及应用等先导项目建设提速,锐翌生物、百迈客等“筑链”项目集聚发展。在全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三年任务中,作为全国67个片区中唯一承担海洋生物基因检测任务的片区,全面启动推进“千种海洋生物基因测序”工作。汇聚两千余名基因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园区入选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名单。
         五坚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深化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国家级“海洋基因库”,建成国际首个深海生命基因组数据库,海洋生物基因组数据量对全球海洋生物基因组研究贡献度28%、中国贡献度49%,渐成“南深圳,北青岛”之势。中国首家海洋药物生产企业、唯一一个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实现突破,国际首个抗肿瘤海洋药物一期临床试验。
         深化高端装备智造。推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华大智造建成国内首套全自动化大型超低温样本库,建立国内首个多模块、自动化测序酶试剂智能生产线,超大通量基因测序仪、集成式自动化核酸检测移动平台等产品全面投产。华大基因建成运营全球最大时空组技术平台,发布时空组学技术,全球首次实现生命全景时空分子图谱。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海洋产学研融合,成立国际海洋基因组学联盟,先后与国内外178个科研院所开展548个项目合作,举办全球基因组学大会,发布全球首个《海洋生物基因组学白皮书》。设立青欧生命科学研究院,与20个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合作。
         深化集聚创新人才。以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培养高层次人才,打造青年人才发展友好型示范园区,建成运营海外工程师型研发社区、国际人才社区、留学生科创岛等功能载体,成立全省首个专注人才和企业服务的综合服务集团,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改革,集聚中外院士21名,带动就业超过5.7万人,就业参保人数突破10万人。
     展望未来,青岛自贸片区将坚决扛起“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担当,坚定实施自贸区提升战略,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制度创新,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更好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示范引领作用,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关于青岛自贸片区四周年发展评估报告简稿
       挂牌建设四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围绕《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的总体要求,建立了条块结合、横纵联动的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推动各项改革试点任务落地,《总体方案》实施率达100%,《深化方案》全面推进实施。
       四年来,青岛片区共有9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3项获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领先于同批次自贸试验区。截至2022年,青岛自贸片区以占山东省万分之三的面积贡献了全省6%的进出口和3.7%的利用外资。综合评估发现,青岛自贸片区最大化发挥制度创新优势,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全面提升,有效探索了借自贸东风、促全面提升的“青岛模式”,成为践行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生动实践,全国第一梯队的地位更加巩固。 
      一、借自贸之“新”:发挥制度创新作用“引领全面深化改革”
      在改革开放创新探索的第四个年头,青岛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思路和成果渐入佳境,共形成51项制度创新举措,数量处于全国前列,且呈现出了含金量高、延续性强、与国家要求契合度高等特点。
       制度创新含金量高,主要是指51项制度创新举措中,有25项制度创新举措为全国首创,占全部制度创新举措的49.0%,远高于全国自贸试验区的平均水平,也高于自身前三年的水平,整体态势良好。
      制度创新延续性强,是指在全国复制推广的302项举措基础上,将投资、贸易、金融、全过程监管、产业开放发展、要素资源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往前推动了一大步。投资领域,推动了证照办理、网上办税、不动产登记等取得新突破;贸易领域推动了海关监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多式联运、出口退税、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等取得新突破;金融领域推动了绿色融资取得新突破;全过程监管领域推动了海事检查、综合执法机制、财产执行等取得新突破;产业开放发展领域推动了制造业、生物医药等取得新突破;要素资源领域推动了职称评审、知识产权保护等取得新突破。
      制度创新契合度高,是指对照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三方面要求,青岛片区的制度创新举措契合度高。最为典型的就是青岛自贸片区在贸易、知识产权、环境等领域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形成制度创新举措,既包括CPTPP第5章海关管理和贸易便利化中的货物放行、预裁定、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也包括18章知识产权中的商业秘密以及20章环境中的提高环境绩效的自愿性机制、海洋捕捞渔业。例如,青岛片区的商业秘密多维度保护创新,围绕CPTPP拓宽商业秘密保护范围、加大处罚力度等内容,构建出一整套适应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
      二、借自贸之“势”:发挥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优势“带动开放发展”
 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是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体系的核心,挂牌建设四年来,青岛自贸片区积极发挥贸易投资自由便利优势,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得到明显提升。
       投资规模速度快速提升。2020—2022年,青岛自贸片区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由5.33亿美元增长至8.5亿美元,年均增长26.28%,比我国同期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速(14.46%)高出11.82个百分点。2022年青岛片区实际使用外资总额同比增速在东部地区自贸试验区中排名居前。同时,市场主体逆势增长。2022年,在省市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下降的情况下,青岛片区新增市场主体数量逆势增长15%,全年新注册企业5665家,存量企业达4.6万家。
       货物进出口额突破2000亿元。2019—2022年,青岛片区货物进出口总额由975亿元增长至2013亿元,年均增速27.33%,高于同期10.08%的全国货物贸易年均增速,且单位面积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在东部地区自贸试验区中居于中等靠前水平。尤其是在大宗商品进口等领域,青岛自贸片区优势突出。大宗商品进口额持续快速增长,原油进口额较挂牌前基本实现翻一番,作为我国大宗商品原材料最大的集散地和进口口岸的优势更加突出。
       服务贸易额三年接近翻一番。2020到2022年间,青岛片区服务贸易额分别为9.7亿美元、18.2亿美元和18.5亿美元。其中,代表高端服务贸易的软件研发及计算机服务出口实现跨越式发展,2022年,出口额达1540万美元,增长27倍;2023年1-6月,出口额达到2604万美元,同比增长225%。
       跨境电商、易货贸易、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全面领先。青岛片区探索“保税仓储+直播”跨境电商新模式、首创“入仓即退税”跨境电商9810出口退税模式,2022年跨境电商进口额超过52亿元,占山东省跨境电商进口总额的71.4%。相继完成跨境易货贸易联盟组建、启动“易货达”易货贸易数字平台、成立跨境易货贸易协会和易货贸易发展联盟、聘任首批国际易货师、理顺易货贸易出口流程,在全国易货贸易领域走在前列。创新推出“政府政策引导+外管精准辅导+银行深度服务+平台全景验真+企业创新作为”新型离岸贸易模式,2022年实现离岸贸易国际收支77.69亿美元,占山东省比重超八成。
      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大宗散货电子提单进口全程无纸化操作,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出口货物“先期机检+抵港直装”、进口大宗散货“船铁直转”、提交验估单证一次性告知制度等新模式。以“先期机检+抵港直装”为例,实现全流程智能查验,直放率超过七成,实现出口企业的“无感”通关,通关用时仅需22分钟,整体效率提升43.9%。
      金融支撑服务水平不断增强。青岛片区依托大宗商品交易等领域的基础和优势,积极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先行先试。2022年,青岛片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327亿元。截至2023年6月末,青岛市共有47家银行机构的384家网点开办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惠及1.5万余家涉外企业,覆盖150多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同时,青岛片区通过培育发展金融新业态、推动跨境收支便利化等举措,切实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以实施进口原油“链式”融资服务新模式为例,经过改革,青岛片区云链平台融资规模突破15亿元,促进企业销售收入提高50%以上,融资过程由原来的三次质押融资变为一次性链条式融资,平均可节省5—7天融资时间成本。
       与RCEP相关国家经贸合作突破发展。青岛片区聚焦强化东西黄金大通道枢纽功能,2022年,青岛港累计新增航线55条,航线总数达到215条,增速创历史之最,航线数量稳居北方港口首位。率先推动韩国相关的部门及机构采纳青岛片区的食品农产品检验数据,推动对日韩易腐货物实现“即到即审”,实现对RCEP国家易腐货物“6小时”通关。在构建RCEP国家法律查明与适用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成功化解多起疑难涉外案件,推动RCEP经贸合作不断实现新突破、新发展。
       三、借自贸之“能”:发挥制度溢出效应“赋能产业进阶”
      助力航运产业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青岛片区在港口自动化和绿色港口建设方面成绩斐然,岸长、码头设施、泊位数量等港口航运指标居于全球前列,助推服务效率超过新加坡港和釜山港。在货物吞吐量方面,2022年青岛港达6.57亿吨,明显超过新加坡港、釜山港,且优势持续拉大。在集装箱吞吐量方面,2022年青岛港达2566万标箱,与新加坡港差距逐渐缩小,继续超过釜山港,进一步巩固了东北亚地区港口榜首地位。
       助力海洋生物产业保持国际领先。自贸试验区要勇担认识海洋、保护海洋、经略海洋重要使命。2023年6月,商务部发布《自贸试验区重点工作清单(2023-2025年)》,明确青岛片区要推进实施“打造基因技术未来产业新高地”、“推进海洋生物基因测序”等重点工作,这是国家部委对青岛片区已经形成的基因科技产业发展基础的认可,更为青岛片区进一步推动基因产业发展指明方向。青岛片区推动海洋生物产业快速发展,在海洋生物基因多个领域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海洋基因编辑方面,破译了迄今全球最大的动物基因组图谱,引起全球关注。青岛片区支持企业开展全球深海、高原冻土和南北极典型极端生态环境下主要物种的测序分析,建设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库,为全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做出重大贡献,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海洋公共资源勘探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助力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全面起势。青岛片区锚准精准医疗产业,依托华大先进的分子遗传学技术红利,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推广基因检测服务,西海岸新区成为全球首个实现百万级人口基因检测民生全覆盖城区。
      助力高端装备制造健康持续发展。智能家电、智能装备等领域产业链条持续完善,“灯塔工厂”数量累计达到3家,成为仅次于苏州市,拥有“灯塔工厂”数量第二多的中国城市。
      助力绿色低碳发展见成效有收益。青岛片区打造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探索实施“构建青岛自贸试验区绿色发展新模式”、“绿色信贷”+“绿色保险”融合创新等制度创新举措,推动绿色城市建设和绿色港口建设取得积极成效。2022年,青岛市绿色城市总体建设成效被认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在2023绿色与安全港口大会获评全国唯一绿色、智慧“双五星”港口。
        四、借自贸之“链”:发挥系统集成作用“链动部门力量”
        进入第四年,青岛自贸片区总结过去建设经验,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凝聚管理合力,强化风险防范,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更加有力。
       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横向联合不同单位,明确制度创新责任部门,完善评审规范,扩大奖励激励范围,并将各联动区域的制度创新专员纳入青岛片区制度创新专员管理和培训体系,健全了制度创新工作机制。
       针对产业发展增设工作专班,并将专班纳入“管委会+工作专班+专业化产业促进公司”架构中,融合高校、企业等外部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创新了产业发展工作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权责壁垒,将各级部门作为“一盘棋”,调动各级部门的积极性,完善了试点任务推进机制,仅半年时间,《深化方案》实施率就达到96%。
       出台容错免责正面清单、拓展容错免责适用主体、创新容错免责认定机制,完善容错免责申请程序,健全了“事前免责,事后兜底”的容错免责机制,实现组织为干部担当、干部为事业担当。
        五、借自贸之“用”:发挥环境优化效应“提升治理效能”
        以服务型政府理念为指导,形成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例如,青岛片区开办企业办理手续和办理成本分别达到全国先进和国际前沿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建筑工程领域,在山东省率先推出开办建筑企业“一事全办”。又如,青岛片区创新探索“让电等发展”新模式,实现电力获取仅需2个程序,3天时间,电力获取时效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
       按照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求,构建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青岛片区强化竞争政策探索试验,提升商业秘密保护水平,推动构建和巩固良好市场环境。尤其是商业秘密这一外资企业高度关注的重点领域,青岛片区制定实施《商业秘密保护管理与服务规范》等文件,在山东省该领域拔得头筹,填补了制度建设空白。
       对标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要求,完善法治保障体系。青岛片区在全国率先设立海事法院自贸试验区审判区、青岛中世合规自贸研究中心,填补了我国在自贸试验区海事法院审判区和自贸试验区合规研究机构的空白。 
       六、借自贸之“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撬动更大发展”
       “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是自贸试验区建设肩负的重要使命。其中,“为地方谋发展”的意义,不仅在于片区内经济发展,更在于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引领效应。挂牌建设四年来,青岛片区积极探索与周边区域、省内联动创新区及沿黄河流域区域联动改革、联动开放、联动创新,有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例如,青岛片区联动阳谷经开区探索“进口铜精矿两段监管新模式”,推动铜矿进口通关时间由10天左右缩短至5-7天,同时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又如,青岛片区在全国发起创建“云端自贸服务联盟”,目前已   覆盖16个自贸试验区的34个片区和沿黄流域15个功能区,实现480项跨省和全省通办事项全覆盖,大幅提升跨区域事项办理便利化水平。
       展望未来,面对“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和“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期待和要求,青岛片区将继续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将制度创新优势更多地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在加速打造成为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引领区、服务国家战略的示范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带动区和统筹开放与安全的样板区的高标准建设征程上,向着建成更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贸易园区的目标不断迈进,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邱 宇)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胶州市九龙街道:党外知识分子联谊

胶州市胶北街道2024年迎国庆庆丰收

城市更新有进展:青岛莱西河头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