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深圳一区级文化单位,为何能四年捧回57项“国家级”奖项?

时间:2021-12-21 10:44  [来源:中国民生新闻网(中广音]  
        在不久前举行的首届广东原创地方小戏征集与评选中,讲述中共宝安地区党组织早期革命事迹的宝安原创红色粤剧《四块银元》,夺得全省唯一一个金奖;展现在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无数追梦人精神的歌曲《勇者》荣获广东省百歌颂中华总决赛歌手组(组合)金奖第一名,将作为预备节目代表广东,参加第十九届全国群星奖的角逐;演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讲述茅洲河历史变迁的数来宝《门前那条河》摘得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曲艺类)一等奖…… 向前追溯,《好人的故事》《打虎之后》《快乐建筑工》《传人》等优秀文艺作品先后摘得了我国群众文化最高奖群星奖。
        从舞台到公共文化艺术,宝安“文化春雨行动”滋润民心。通过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新模式,开启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基层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新实践。该行动先后获评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全国唯一区级入选项目、文化部指定三个重点项目之一)、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广东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深圳市社会建设创新项目等,实现了文化创新领域从国家到地方荣誉的“大满贯”。
        文化,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厚底蕴,是决定城市活力、潜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要素,体现了城市的区域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由原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原宝安区文物管理所、原宝安画院等3个单位合并而成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在宝安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坚强领导下,以精品讴歌时代,以文艺培根铸魂,深入文化惠民,传承红色传统,延续城市文脉,带动宝安区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为宝安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目标添砖加瓦。自2017年成立以来,该中心共摘得240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7个、省级奖项28个、市级奖项147个、区级奖项8个。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今年文博会期间,宝安区委书记王守睿在宝安展馆巡馆结束后感慨,“宝安文化事业大发展、文化产业很发达,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好的精神享受。”他强调,未来要用文化孕育、滋养、点燃宝安的活力、魅力和吸引力。面向未来,宝安文化事业将按照宝安区委提出的要求,“用文化之美涵养‘三城’建设”,把握好城市韵味,开展群众赏心悦目的文化活动,争当公共文化建设的领跑者。
宝安文化百千万工程周末音乐会
文艺创作的根本:“心中有人民”
        宝安是深圳的人口大区、经济大区也是文化强区,有着16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文化事业发展欣欣向荣,获得了国家、省市等多项荣誉。以一个区级文化服务单位来看,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不禁有人会问,一个区级的文化单位,靠什么能获得这么多奖?在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馆长)刘明军看来,宝安在各级奖项中表现抢眼,就是“心中有事业,有人民。”他解释,“我们的出发点就是要办人民满意的公共文化事业。我们的工作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为给新时代文艺创作锚定航向,宝安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每周都会召集艺术家开会,强调大政方针和创作导向,强调创作的四个标准: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奉献人民,以明德引领风尚。精彩的宝安故事、昂扬的时代风貌,成为宝安文艺创作的富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本土艺术家走向基层一线,创作采风,慰问演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今年4月,“共度三月三,共享新生活” 宝安·大化文化春雨行动在宝安区对口帮扶的广西河池市大化县瑶族自治县的拿银安置区举办,吸引了脱贫户近2000人次观摩和参与。宝安文化工作者的精彩演出,将群众的记忆拉回了宝安协作大化脱贫攻坚的岁月,也唱出了易地搬迁群众对党、对宝安帮扶的感激之情,激发了他们对乡村振兴美好征程的向往。
        文化的力量静水流深。宝安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功能,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体系长年免费为民服务,为各种社团服务,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共享的最大最优。企业文化季系列活动,送文艺进企业,送培训进工厂等活动丰富了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文艺“快闪”等活动满足了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
        宝安·大化文化春雨行动在宝安对口帮扶的广西河池市大化县瑶族自治县举办
        此外,“宝安文化茶座”定期开讲,以“市民讲 讲给市民听”为宗旨,邀请全国各地文化人士担任主讲,内容涵盖文学创作、风土人情、音乐欣赏等各方面内容,每年举办40期讲座,已开讲了十年,举办了400期,成为了宝安市民的文化品牌之一。
“宝安文化茶座”现场
文艺繁荣的密码:相互借力 合作共赢
        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目前有工作人员60多人。这60多人的队伍如何撬动550万常住人口的宝安的公共服务文化服务?中心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借力发展,借船出海”,相互借力,合作共赢 ”的方式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日常工作中,宝安公共文化中心整合优质社会力量,放大服务功能。据介绍,所谓“借力发展”就是宝安以文化馆总馆为抓手,吸纳优秀文艺社团加入宝安区文化馆总分馆“1+10+N”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合作,搭建起1个中心总馆、10个街道分馆、124个社区服务点三级纵向业务指导服务网络,建成创新型、特色化、生态型总分馆制。
        目前,宝安已发展上川黄连胜醒狮文化馆、昆曲文化馆、麦轩文化馆、岭南胡琴艺术馆、合成号文化馆等7家社会特色的主题馆和乡音粤剧馆、宝艺京剧社等5个文艺社团加入总分馆队列,深度参与文化馆总分馆体系。总分馆制实施工作例会制度、活动经费统筹与专业人才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强了对区域内文化活动、文化培训、文艺创作方面的统筹,实现活动联办、培训联做、品牌联创、场地联用,年均开展系列活动不少于40场。此外,该体系通过招募“文化义工”、采购“文化钟点工、招聘“文化辅导员”,“文化春雨行动”开展粤剧、广场舞、声乐、美术、足球、武术等近50种服务门类,每年服务群众逾2000万人次。数来宝《门前那条河》,就是由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与深圳时代潮艺术团联合创作排演的作品。如宝安时代潮艺术团这样的优秀文艺社团,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会定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让其按照主题、导向和自身特色进行创作。如今,时代潮艺术团已经成为活跃于宝安大街小巷的知名曲艺团队,参加过爱国主义教育、安全生产、消防宣传、反腐倡廉、精准扶贫等专场演岀。
        再回述《勇者》,是由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和西乡街道办以及本土知名乐团部落组合合作推出。歌曲由乐团原创,中心利用自身资源聘请知名编导为其进行MV背景的包装,寻找歌舞剧院演员提升舞台的呈现方式。原创红色粤剧《四块银元》创作中, 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联袂肇庆市粤剧团资源,合力进行创作。肇庆市粤剧团也特别看重这个题材,精心排演了这台粤剧,演出后反响热烈,受到各方关注。肇庆市计划为其申报“五个一”工程奖。
        原创红色粤剧《四块银元》剧照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登上广东省舞台甚至即将登上国家舞台的曲艺类节目,在宝安并不“曲高和寡”,平时它们会出现在宝安居民身边、园区社区的舞台上。比如宝安区文化馆之夜、宝安文化“百千万”工程开篇音乐会、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宝安系列文化活动中。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发掘节目、对接资源,既往上呈递,又在公共文化场所演出,提升了公共文化品质,凝聚起市民的了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释放出强大的内驱力。
        今年,宝安文化馆和贵州、浙江、东北四地文化馆联合举行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演唱者除了专业的歌唱家,更多的是来自基层各行业的群众代表,包括东江纵队老兵、教师学生、党员模范、港澳同胞、老一辈基建工程兵等。他们的深情演绎,展现了全体宝安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信心和决心。节目登上了中国文化馆云平台,扩大了宝安的文化影响力。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源,是深港非遗聚集地、发源地,经过发掘、整理,全区目前共登记有46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为全市项目数量最多的区之一,累计申报国家级非遗名录2项、省级9项、市级22项。宝安推动非遗项目走进校园,将传统文化守得住,“活起来” 。同时,利用“借船出海” 的方式,将宝安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一些渠道“送出去”,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比如去年受深圳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指派,宝安派出国家级非遗上川黄连胜醒狮舞去北非的摩洛哥参加“欢乐中国年”文化活动,让上川黄连胜醒狮舞走上了国际大舞台,进行了一次实打实的“名气推广”。此外,宝安的省级“非遗”项目——“肖氏棉塑”代表性传承人罗晓琳携《舞狮传承》和《草原牧歌》两组作品,同深圳歌剧舞剧院艺术团一起赴黑山、丹麦举行2020“欢乐春节”非遗展示专场演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得以传承、弘扬。宝安非遗项目“华林螳螂拳”、粤剧也纷纷走出国门,让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根更壮、叶更茂、魂更强”。
宝安国家级非遗上川黄连胜醒狮舞在摩洛哥参加“欢乐中国年”文化活动
文艺持续发展的动力:培养本土文艺骨干
        文化事业发展,归根结底,需要人才。需要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优秀文艺骨干力量。优秀的公共文化队伍是宝安文化大发展的重要保障。
        名家创作让宝安文化事业发展“熠熠生辉”:书法家彭双龙书法作品连续五届获得书法兰亭奖,雕塑家梁冰创作的作品连续三届入选全国美展,许晓鹏《大风景系列三》获第二届亚洲美术双年展铜奖,王文舵摄影作品入选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刘明军、杨钰哲合著的作品《协同治理视角下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析》获2020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征文活动一等奖……“每一位艺术家都有他个人独特的魅力。中心要发掘他们各自的闪光点,让他们迸发光泽。”刘明军表示,培养优秀人才,单凭引进是不够的,更需要内部不断培养,让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持续发热发光,进而带动宝安文化发展的兴盛。于是,2009年,“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名家名流工程”启动。该工程申请专项经费,让艺术家以访问学者的名义,参加各艺术院校为期一年的脱产学习,并帮助他们出版个人专辑、画册、作品专集等,培养了一批在专业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才。不少艺术家师从名家,攻读了硕士、博士学位,取得了高级职称,从而成为宝安文化事业的骨干力量。他们回到宝安后,又“反哺”更多文化人才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不断引领宝安文化事业蓬勃向前。除了高层次人才,优秀的公共文化队伍是宝安公共文化大发展的重要保障。宝安文化服务服务中心创造条件为社会力量的文化工作者提供评职称的渠道,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其中的佼佼者——来自时代潮艺术团的刘延璐,从“文化钟点工”到“文化辅导员”一路向上,不仅评上了副高级职称,还获得了宝安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未来,他希望能成为宝安文化名家工作室的主持人,以更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宝安的公共文化建设中。
        责编:宋玉巍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胶州市九龙街道:党外知识分子联谊

胶州市胶北街道2024年迎国庆庆丰收

城市更新有进展:青岛莱西河头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