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莱西市持续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优化服务模式,实行“繁简分流”机制,将调解和解贯穿案件审理全过程,将听证审理模式作为案件审办新常态,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擦亮“莱复议 化争议”金字招牌,切实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2025年,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02件,一季度调解和解率19%,群众满意度达98%。
一、服务优化升级,便民利民显温度。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及司法所建成12个行政复议“代办点”,在姜山镇工业园设立助企服务点,主要负责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初步审查行政复议材料,接收、转送行政复议申请等工作,实现乡镇街道复议服务100%全覆盖,累计服务群众310余次,实现行政复议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双重介入,由法援律师协助行政复议当事人办理行政复议申请,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解决困难群众“不会告”“不敢告”问题,引导群众依法依规合理表达诉求,依法促成和解,共同提升化解矛盾能力。一季度,为群众提供两次法律援助服务。
二、简案快审提速,定分止争促和谐。对于事实清楚、争议不大、影响较小的信息公开、治安交管等案件,坚持便民高效原则,通过优化流程、提速快办、调解和解等举措,合理压缩办案期限,快速高效化解行政争议。以公安交管类案件为试点,建立“繁简分流、简案快办”机制,安排专人对案件进行“要素式审查”,坚持简化办案流程、提升办案效率,争取30日内办结,极大缩短了办案时限。对治安、拆违、劳动、卫健等争议点较多的案件类型坚持“繁案精办”,发挥能动复议效能,通过召开听证会、听取意见、现场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争议形成的历史、现实原因。一季度,采用简易程序办理案件3件,有效提高了办案效率。
三、调解贯穿全程,案结事了求共赢。案前引导,对话协商减争议。建立案前工作台账,针对申请人复议请求明显不成立的,由工作人员释法说理,劝解当事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避免程序空转;针对符合复议受理条件的,在立案审查“窗口期”,通过召开协调会、行政机关自纠等方式,促进双方达成共识、定分止争。案中尽调,答疑解惑促和解。印发《莱西市司法局推进行政复议与人民调解对接联动工作的实施方案》,坚持“应调尽调”,在涉案部门答复后,第一时间与当事人沟通,听取补充意见、积极回应诉求,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联合政府法律顾问制定个性化调解方案,推动行政争议高效化解。案后延伸,跟踪回访抓落实。结案后落实抄告、责令履行等工作机制,跟踪协议落实情况,切实做到“案结事了”。一季度,通过调解和解办理案件19件,调解率达19%。
四、兼听各方诉求,阳光复议守公正。为解决行政复议“告官不见官”现状,避免行政复议效果“大打折扣”,对于案件双方争议较大、事实不清晰的工伤认定、土地确权、行政处罚等案件,莱西市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明确要求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参加行政复议听证会,并对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发表意见,做到“出声”“出解”“出治”,坚持公开透明原则,通过听取意见、听证审理等看得见、听得懂、说得出的方式,充分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变“书面审理”为“开门办案”。优化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模式,扎实做好听取当事人意见工作,通过现场或电话、书面等形式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提高听证会质量,为当事人搭建阐述观点、主张权益、抒发情绪的“擂台”。一季度,召开听证会的案件1件,听取当事人意见数84件,听取意见率100%,使“阳光复议”成为案件办理常态。
五、实地调查走访,攻坚疑难复杂案。针对案情重大复杂、争议较大的行政复议案件,实地走访案件争议现场,通过现场调查的审理方式,主动与行政复议双方当事人沟通 交流、实地考察真实案情、全面认真听取当事人意见建议,把办公室“搬到”案发地,变“书面审”为“现场审”,加大办案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拒绝关门办案。针对事实不清、涉及部门多、疑难复杂案件,召集相关部门具体办案人员及分管负责人召开案件协调会,深入剖析案件事实、理清办案思路、明确部门分工、聚力攻克积案。一季度,行政复议领导及工作人员实地开展调查研究5次,召开案件协调会3次,积极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通讯员 孙 岩)
责任编辑:邱 宇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