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青岛市开展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

时间:2025-04-16 17:35 来源:中广中文网
    4月15日,青岛市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在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科学防癌,健康生活”为主题,通过启动仪式、新书发行、知识发布、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全方位普及肿瘤防治知识,企事业单位代表、市民代表及媒体记者等100余人参与。
   
   一、凝聚共识,共启新篇
  在青岛市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上,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市计划生育协会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会长赵国磊,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张春玲,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邢立泉,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纪委书记李善鹏,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青岛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侯秋雨共同开启卷轴,宣布肿瘤防治宣传周正式启动。
    
   赵国磊在致辞中指出,青岛市高度重视癌症综合防治工作,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不断健全完善癌症防治网络,推动癌症防治“防-筛-诊-疗-康”一体化管理,在癌症防治体系建设、普及癌症防治知识、无烟城市建设、癌症早筛早诊早治覆盖面、癌症诊疗服务水平、中西医协同防治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较2020年提高1.3%。他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进一步加大肿瘤防治工作力度,深入开展肿瘤防治健康教育,积极扩大癌症筛查覆盖面,多措并举提升癌症防治水平。
   
   张春玲在致辞中表示,作为青岛市肿瘤防治的重要力量,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始终致力于肿瘤诊疗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未来,医院将继续发挥好肿瘤防治主阵地作用,将科学、公正、准确的科普知识传递给公众,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肿瘤防治的意识和能力,助力全市肿瘤防治能力的持续提升。
   二、知识赋能,健康同行
   在《青岛市居民中西医协同肿瘤防治知识导读》新书发布会上,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市计划生育协会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会长赵国磊和青岛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建民共同为新书揭幕,并向市社科联、市老年大学、市图书馆、市北区卫生健康局、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市中心血站以及青岛国际航运中心代表赠送了新书。
    
    
 《青岛市居民中西医协同肿瘤防治知识导读》一书由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旨在普及肿瘤防治知识,引导居民科学认识肿瘤,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肿瘤发生、发展的风险。该书内容涵盖了肿瘤的基本知识、肿瘤预防、肿瘤诊断及治疗、肿瘤康复及护理、常见恶性肿瘤的防治等多个方面,在介绍西医肿瘤防治体系的同时,也深入探讨了中医在肿瘤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并针对一些肿瘤防治中的一些误区进行了解读,让更多人关注肿瘤、了解肿瘤,树立正确的肿瘤防治观念,同时也为肿瘤患者及其家庭提供科学、权威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该书将免费向市民发放5万册,电子版同步上线,市民可登录“健康青岛科普资源库”微信公众号阅读。
   三、专家解读,答疑解惑
  “鲁医健康说·时令与健康”肿瘤防治知识发布会以“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为主题,邀请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的四位专家对相关肿瘤防治知识进行解读。
青岛市肿瘤防治研究院院长兼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肿瘤中心主任马学真详细介绍了近年来青岛市在“恶性肿瘤早筛早诊早治”领域的工作成果,包括社区筛查项目的推进、高危人群的精准干预等。他强调,积极推广癌症高危人群筛查和早诊早治适宜技术,能够提高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比例,从而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癌症所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党委委员、放疗中心主任兼放射治疗三科主任鞠芳围绕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进行了深入解读。她指出,“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不仅是口号,更是可操作的行动指南。希望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个人要学习科学的癌症防控知识,践行健康的生活习惯;医疗体系要推动癌症早筛早诊早治的普及和诊疗的规范化,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实现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双下降”。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分子影像科主任王艳丽介绍了目前用于肿瘤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如病理检查、检验检查、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分析了各自优势和适用场景。她特别提醒,肿瘤的个性化精准治疗依赖于全面、科学的诊断体系,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对精准诊断至关重要,市民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吕少萍分享了肿瘤患者的康复理念和实践经验。她通过具体案例,生动展示了康复医学科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治疗副作用方面的重要作用。她强调,肿瘤康复的核心理念是“全程管理,功能重塑,生命赋能”,本质上也是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从对抗疾病到重建生活的范式转变。
   四、科技赋能,中医助力
   在沉浸式体验阶段,社会代表前往康复医学科、针灸科和中医体验区,近距离感受现代医疗技术与传统中医的魅力。踏入康复医学科,代表们率先体验了盆底磁治疗,该技术利用磁场穿透人体组织,刺激盆底肌肉神经,从而达到改善盆底功能的效果。在体验过程中,代表们明显感受到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新奇之感溢于言表。紧接着是足底压力测试,先进的仪器能精准地检测出足底各个部位的压力分布情况。
    
   代表们站在测试板上,不一会儿,一份详细的足底压力报告便生成了,医生依据报告为大家分析足部健康状况,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经颅磁治疗失眠抑郁区域同样吸引了众多代表,通过特制的磁刺激线圈,发出脉冲磁场调节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缓解失眠与抑郁症状。体验者躺在治疗床上,戴着治疗头盔,安静地感受着这神奇的治疗过程。
    
   下肢康复机器人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它能够模拟人体正常行走模式,辅助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代表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机器人的助力,真切感受到现代科技为医疗康复领域带来的巨大变革。
     
    在针灸科诊室,浓郁的传统中医氛围扑面而来。代表们体验了十字灸、埋线疗法、拔罐和脐灸等传统中医疗法。十字灸,是在人体背部督脉和膀胱经上进行艾灸,形成一个 “十” 字形。医生熟练地摆放好艾炷,点燃后,温热的感觉缓缓渗透进身体,代表们微微闭眼,享受着这传统疗法带来的舒适。埋线疗法则是将可吸收的羊肠线埋入穴位,通过持续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
    
   医生一边操作,一边向代表们介绍原理,代表们惊叹于中医的精妙构思。拔罐时,玻璃罐吸附在皮肤上,随着罐内负压的形成,代表们能看到皮肤逐渐充血,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吸力。而脐灸则是在肚脐处放置特制的中药膏和艾炷,点燃后,温暖从肚脐向全身扩散。一位体验代表在体验脐灸后感叹:“中医的博大精深让人叹服!这小小的肚脐,竟蕴含着如此强大的养生能量。”
    
   在中医诊区,代表们体验了揿针疗法和耳穴压豆法。揿针疗法是将特制的小针埋入穴位皮内,进行长时间的刺激。医生手法娴熟地将揿针埋入体验者的穴位,几乎没有明显痛感。耳穴压豆法则是在耳朵的相应穴位上贴上王不留行籽,通过按压来刺激穴位。体验者按照医生的指导,轻轻按压耳穴,感受着身体的微妙变化,对中医通过耳部穴位调节全身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肿瘤防治宣传周系列活动的举办,不仅普及了健康知识,更是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力量,为“健康青岛”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有权威专家的知识分享,又有亲身体验的互动环节,让人受益匪浅。(通讯员  李想  宋茜茜)

    责任编辑:邱  宇

 

    相关内容

    返回电脑端网页>>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青岛市医保服务再升级!市域通办 医保业务超5万笔
    下一篇:“科普防癌,春养安康”——多方携手共筑社区健康防线

    网站首页

    客服QQ:1912035365 地址:北京市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大厦

    广电节目制作与经营许可证号(京)字第15699号

    中广中文(北京)国际融媒体中心主办

    Copyright © 2002-2020 中广中文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触摸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