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崔士文先生原先不相识,仅在一次展会上被他的山水画和书法所吸引,崔先生看我在他的画前驻足许久,主动过来攀谈,相谈甚洽,于是开始了相互对绘画艺术的交流和切磋。

崔先生早年在书法上下过很多功夫,颇见功底。真草隶篆兼修,尤精于草书。其草书曾研习怀素、黄庭坚、王铎等书帖多年,打下了坚实的传统笔墨基础,这在年轻的画家中实属凤毛鳞角。中国画历来倡导“书画同源”,而当下不少画家重画而轻书。崔先生最先引起我关注的是他的骨法用笔,线条凝重浑厚,没有轻、浮、飘之感。这对他在绘画上成就的取得至关重要。我国近现代画家中凡取得成就者无不是书画并重的。

崔先生在绘画领域涉猎广泛,山水、人物、花鸟皆能拿得起来,对西画也能取其所长,兼收并蓄,借他山之石,丰富自已的绘画语言,并努力融汇贯通,树立自已的独特风貌。在创作中不论画什么,都能注入真情实感,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最能够打动观众的关键所在。

崔先生不仅对传统书画学习勤耕不辍,对传统文化学习更是孜孜不倦,也寻访名山大川,实地写生,能做到“师古人”与“师造化”并重。这为他推陈出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时值中年,有如此成就实属不易,也彰显了他未来的发展无可限量。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得乎技,进乎道矣!”,起先要取得的是技艺,进一步探索的是更深层次的“道”。我的理解蔡先生说的道是精神、格局、境界,这些“形而上”的意境应是我们不懈追求的。
(金世马)
编辑:邱宇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