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吴明礼书画艺术访谈

时间:2022-10-25 22:22  [来源:网络]  
在古代,在今天
著名书法家吴明礼先生访谈录

王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

王  璐:吴先生,据说您从10岁开始坚持每天书写100个字,每天一练就几个小时,您儿时的书写环境和现在有很大区别吧?能具体描述一下吗?

吴明礼:是的,我父亲是老高中生,高中毕业那年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以后就在我们村里做了一辈子会计工作,写了一手好字,以前老家逢年过节,婚庆嫁娶等都是父亲给写春联,用毛笔记账,现在老家农村写对联等一系列用毛笔的事情全都落在我大哥的身上了!在我记事时候就知道我大哥他每天晚上都会对着一本很老的字帖临习一两个小时,从未间断过,也是受家庭的影响我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0岁就开始拿笔临帖,从每天坚持写100个字开始,无论多忙多晚,都临池不辍,直到现在这个习惯都在坚持,现在临帖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至于过去和现在的环境相比的话,的确变化很大的,那首先要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给我们创造了今天的富足生活,才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想想小时候的生活条件与现在比真是天壤之别,小时候没见过毛边纸,那时候练字就是用报纸,我父亲在我们生产队当会计每天给我带很多的报纸,那时能有报纸练字已经是很快乐的事了,用的墨汁全是普通练字的臭墨汁,每天倒点墨还要掺些水,这样也是为了节省墨汁,现在的书写环境比那时候强得太多了,书写环境。笔墨纸砚等等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现在有自己的工作室,笔墨纸砚,各种字帖,各种纸张,各种颜料等等一应俱全,再加上互联网信息时代需要啥资料手指一动直接就送货到门了。

王  璐:不同的环境对您创作有影响吗?你觉得书法创作的最好环境是什么样?

吴明礼:有,一般我们所说的灵感都是对于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日积月累而来的感觉,环境可以说是灵感来源的基础的一部分,不一样的环境就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就会使人用不一样的感觉去对待它,所以影响应该是很大的。当然也有很多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场景,一种现象,一首歌等等,其实这也是环境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我而言书法创作环境莫过于有个舒适的场地,沏一杯浓茶,熏着禅香,听着轻音乐,用着得心应手的笔墨纸砚,在这样惬意的环境中创作,这也是很多艺术家所向往的创作环境。

王  璐:从少年到现在,30多年的坚持,能分享一下您创作的最大收获或感悟吗?

吴明礼:这么多年的坚持,从部队的文书到上军校,又从部队出板报到大型部队汇演的舞台布置,再到因为书法调进京城等等这些都与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因为我对书法的坚持,才有了今天的收获,有了安稳的生活。但是现在感悟更深的是书法博大精深,需要写好书法仍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书法的道路上我还是一位小学生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我会继续努力。

王  璐:您现在书法作品的主要风格或者说创作方向是什么?是什么塑造了您这样的风格和方向?

吴明礼:目前在创作上书体主要以隶书为主,别的书体辅之,在章法布局上求突破求创新,书画艺术本身带给人们的就是一种对美的欣赏,我的作品首先让别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的图像,然后再去细细品读,品读中发现里面有很多想法都体现在这个作品里面,每创作一幅作品时候我会考虑很多元素甚至最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在用纸,用墨,制作上会考究多些。至于这种风格的出现归根到底还是在借鉴古人流传有序的名家书画上,比如一幅珍贵的唐代名家作品经历宋、元、明、清等藏家流传有序的题跋珍藏,有宫廷珍藏的题款印章,有流落民间个人珍藏的题跋等等流传至今,一幅作品上会留下非常珍贵的历史印迹,这种美是无法复制的。能流传有序的千古绝笔,我们普通人甚至一辈子也无缘一睹真容,鉴于此我在创作中增加了很多题跋、做旧、印拓等程序,让作品富有更多的欣赏性。

王  璐:吴老师,您作为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中富有强烈创新意识的先驱者,您觉得书法家们要想实现作品创新最重要的是什么?

吴明礼:过奖了,要想实现创新,还是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有人认为创新就是丢弃传统,另起炉灶独辟新径;这种创新是没有根基的创新,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的创新。真正的创新,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是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然发展。这是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也是书法创新与发展的正确方向。传统书法对于今天书法家的创新并不是桎梏,更不是僵死不变的,传统书法本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和更新的过程。一种没有新陈代谢能力的艺术是不可能延绵不绝与发展的。徐悲鸿先生曾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化之可采入者融之。”书法的创新要有一个基本的态度和出发点,这就是说,要在继承的前提下进行创新。

王  璐:您精于隶书,在隶书传统基础上,又跳出既定的模式,书法能重能轻,能收能放,颇显灵动,字里行间自有一股超脱豪放之气。您在笔法、字法、章法、用墨技巧方面有何心得体会?

吴明礼:创作离不开“组合”这两个字,或者叫“搭配”、“配合”,都可以。要思考如何把线条配合在一起,这就是结构。字与字的配合,横列与横列的配合,大与小的配合,轻与重的配合,正与奇的配合,美与丑的配合,浓与淡的配合等等这些都需要“组合”,其实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我们每天临习的字帖里,细细观查是可以归纳总结很多的,其实这些方法先贤已经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很多方法随处可见,细致读帖,会给我们很大启发的。

王  璐:一幅完整的作品形式由内在的结构和外部的艺术语言等两种形式因素构成,看您作品,感觉您对文字内部结构的演变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分享一下吗?

吴明礼:的确在汉字的学习上下了一番功夫,需要你去理解和掌握。汉字是世界文字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构形、深厚的内涵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汉字结构上的自然流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异体字越来越多,也就是说同一个字不同的书写形式越来越多;

2.笔画的模式越来越多;

3.书写方式越来越多。

汉字在起源之时,实际上是一幅幅逼真的图画,各个时期甚至各个人在写这些字,或者说画这些画时,都可能不一样,所以每个字的写法有很多种。这种现象在商代甲骨文中仍然非常明显。这也就需要我们书家多去临习和积累更多的文字,不断掌握储备更多的知识,就可以得心应手地进行创作了!那样出来的作品才会更加的丰富多彩!

王  璐:请问您艺术创作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吴明礼:继承传统,深挖经典,突破创新!

王  璐:您最欣赏的书法家是谁?他们对您的创作有何影响?

吴明礼:一是汉末的钟繇,钟繇擅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则评其书法为“神品”。钟繇对于书法的痴迷程度已经到了癫狂的境界,传说他曾经在韦诞的座位之上发现了蔡邕的练笔秘诀,苦求之下韦诞都不借给他,钟繇忽然拳击胸口,大闹三日,吐血晕倒,幸亏曹操及时命人救助,才保住性命,及至韦诞死后,钟繇竟然派人掘起坟墓也誓要得到此书。

二是清代的金农,金农自身的性格特征是“漆书”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金农率真的脾气使得他很有艺术家的气质,拥有这样的性格使得其在艺术创造中获得了很大的兴趣,而且其自身价值也得到了实现。金农的密友杭世骏在《词科余话》中描写金农:“冬心先生嗜奇好古,收储金石之文不下千卷,足迹半天下。”由此可见金农真是一个怪才。他们对我影响很大,告诉我一个道理:“藏万卷书,临千家帖,融百家意,出自家貌”。

王  璐:多年的军营生活对您的书法创作带来了哪些特别的影响?

吴明礼:部队是一所大熔炉,不仅能锻炼了我的体质,也磨练了我的意志。18年的军营生活让我懂得了“面对困难不绕行,遇到挫折迎难上”的真正意义,在书法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瓶颈阶段我都以军人攻坚克难的精神迎难而上,不断克服直到最后成功。

王  璐:您会看同时代人的作品嘛?是否有想和其他书法家一争高下的想法?

吴明礼:我会看同时代书家作品的。看同时代书家的作品,其实就是看他们打开的粮仓。如果里面的稻谷发出霉气,你走开就是了;如果稻谷飘香,闻闻别人的丰收气息,又有什么不好?不会和他们争高下的。

王  璐:您觉得灵感对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重要嘛?能具体谈谈吗?

吴明礼:灵感对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的诞生很重要!

文学创作需要灵感,书法创作亦同样需要灵感,文学是语言艺术,书法是用笔艺术,凡艺术创作都需借助灵感的翅膀来获得艺术上的飞跃,书法自然不能例外。

灵感并非天生就有,也不是神灵的恩赐,我认为,要想获得灵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捕捉。

一、善于向自然、社会生活中学习汲取。这样就能触类旁通,激发灵感,悟出可以长进书艺的道理来。现代书家萧娴喜游名山大川,一次雨中畅游黄果树,得观瀑布,归来命笔,榜书大进。中唐时的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又领悟出运笔应注意轻重缓急,讲求气韵,节奏感的道理,这是古今书家向生活、自然汲取、体验而受启发的范例。

二、书写要有感而发。书法是感情的产物,是书法思想感情和艺术个性的表现。书法对客观事物中美的吸收和自己感情的表达,是寄托于书写过程中笔在纸面上留下的轨迹起伏——点画节奏韵律之中。不动感情作书,如同无病呻吟,灵感不会降临在冰冷的头上。

三、要在“至乐”、“适意”的特定条件下,抓住刹那间的灵感显现,信笔直书。《兰亭序》这件不朽的佳作,是王右军在“会稽山阴之兰亭”这一特定环境下,和谢安等人行“祓禊之举”,“畅叙幽情”、“固寄所诧”而成。是作者此时其思想感情的火花和创作灵感相迸发的产物乃至“醒后执笔屡书不及”,是因为兴趣已尽,灵感不再来的缘故。

可见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的出现,绝对是艺术家灵感发挥的真实体现!

王  璐:您创作时,是否会遇到没有一点灵感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您会怎么做?

吴明礼:是的,会有这样情况的,在情绪不佳灵感不来的时候,我不会硬着头皮去写,这种情况下我会选本好帖去读,或者听听音乐、或者出去走走看看,前贤说的好“用笔不灵看燕舞,行文无绪赏花开”,就是这个道理。

王  璐:吴老师,您认为值得流传的书法作品应该是什么样的?

吴明礼: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与其他艺术如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相比显得更为抽象,更难捉摸。一幅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美结果大相径庭的现象是常有的,即使是对一代书法大师作品的评价,也不一定千口一音。那么,值得流传的书法作品应该建立在审美者所站的角度,所持的依据,特别是自身修养的高低上去界定吧。

     吴明礼,男,汉族,19757月出生于江苏徐 州,199412月入伍,先后毕业于第二炮兵指挥 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徐悲鸿艺术学院书法研究生研修班。中国文化艺术人才管理中心艺术人才库中国画艺委会副秘书长、中和圆融书画院、中国楹联学会传统文化研究社办公室主任、北京诗词楹联艺术中心办公室主任、京津冀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中国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特聘艺术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城区书法家协会理事,原第二炮兵美术书法研究院创作员,现代管理大学客座教授,北京馨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艺术家。
       责编:宋玉巍

茶叙乡情,漫步中华艺术空间——

《枣强乡村记忆·肖张镇卷》新书发

专访|桑火尧:四年酝酿的艺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