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想到,一个矛盾纠纷多发的“四多”小区,在社区干部和社区民警的携手下,社区里面精心打造“情暖康居”党建服务品牌,并先后成立了“581矛盾调解工作室”和“朝阳驿站”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建立了社区综治工作站,用“五个主动”工作法,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成为远近闻名的“五好”乐居小区,这个社区就是市北区洛阳路街道康居社区。
“四多”社区“名不虚传”
洛阳路街道康居社区位于洛阳路以南、周口路以东,开平路以北,辖区面积1.2平方公里,是青岛市面积最大的保障性廉租住房配租小区。辖区内共计48栋楼,人口9300余人。其中低保家庭有1132户,单亲家庭有915户,有犯罪前科的人员400余人、残疾人1000余人。
康居公寓是一个困难群众聚集区,也是一个矛盾纠纷多发区,在这么复杂的社区里,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但是社区干部不等不靠,他们与社区民警一道,迎难而上,直面挑战。
他们认为,社区工作做的就是为民服务的工作,需要掌握沟通的技巧、说话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为此,他们总结出了一套又一套的工作方法。
综治工作站成化解矛盾“金钥匙”
无论大事小事,只要到了社区综治工作站,就没有解不了的疙瘩,这是居民们达成的共识。他们重点打造搭建581矛盾调解工作室,成为社区居民化解矛盾的“金钥匙”。
据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综治工作站是在街道党工委和街道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的指导下成立的,由社区书记、社区民警任站长、副站长,由综治助理、社区专职保安、个别楼组长、骨干党员(共26人)组成社区综治工作主体。
街道包点干部、法律援助、司法调解、公安派出所等综治维稳力量全力支持配合,承担综治维稳信息采集上报、居民矛盾纠纷调解、治安执勤巡逻、法制宣传等职能。康居社区综治工作站建立专门的社区警务室、群众来访接待室、矛盾纠纷调解室,社区综治工作站职责、工作流程、业务分工、工作制度等全部上墙;警务室由派出所轮流安排民警坐班值守,接待室由社区综治助理负责引导来访居民,调解室由社区书记、值班民警、社区联系律师定期坐班接待群众来访或法律咨询,社区综治维稳力量得到有效增强。
社区民警成治安“压舱石”
今年52岁的民警李慧清从警已有29年了,2006年调动至市北区洛阳路派出所工作,他在派出所当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社区民警,一干就是18年,让他深深懂得,社区民警要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关键要做到真情对待,真心付出,他把社区当家,视群众为亲人。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去年小区内两家住户因为安装纱窗的问题引发了矛盾,双方想出各种方法相互伤害。这一家敲墙,那一家就安装上了震楼器,搞得整幢楼的居民都不安。李惠清民警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进行沟通调解,期间,安装了震楼器的居民还跑到丈母娘家“玩失踪”。李惠清通过多方打听找到这家主人,进行劝解、沟通,最终回家把震楼器卸下。李慧清把双方当事人叫在一起进行长时间的调解、劝导,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运用法律、法规知识,对双方 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化解双方积怨。最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两家人握手言和。
近几年,李惠清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通过“听、查、看、访”等多种形式发现各类矛盾纠纷,杜绝小事拖大,温度“执法”。
“社区驿站”助学让爱心延续
“社区驿站”爱心帮扶助学活动,邀请大学生们免费为困难家庭的未成年人提供一对一家教服务。社区在日常工作调研中发现,辖区内的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好,但是每户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重视态度都是一样的。他们都希望能为自己的孩子请家教或者是上课外辅导班,但苦于囊中羞涩。社区了解到小区居民的需求后,积极联系科技大学的大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为社区困难家庭的孩子做免费家庭辅导。
在2013年至2015年,共有30余名未成年人享受过帮扶,大学生们基本上是每周六的上午开始,一对一的去学生家里,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辅导,效果非常好。
目前,社区与公安积极联系科技大学的老师和协会,希望能继续将这项利国利民的活动延续下去。下一步社区将持续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居民排忧解难,用真情、真心赢得居民的认可。以居民需求和困难为导向,围绕群众所急、所盼,抓实工作,破解难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1米”
编辑:邱宇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