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正文

胶州市铺集镇王宝友:担当奉献 为全国文明村镇添光彩

时间:2024-03-18 17:43  [来源:中广音视]  
       全国文明村,敬业添彩人。十年磨一剑,担当好作为。胶州市铺集镇沙河村党支部书记王宝友,带领村民崇尚文明、发展经济,新农村建设打头阵、当标兵,被誉为全国文村里的好当家人。
    今年55岁的王宝友,2007年10月,当选为沙河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扑下身子,团结带领村民,全力以赴投身村庄文明创建,2017年11月17日,在全国文明精神表彰大会上,沙河村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成为胶州市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村庄。
       
    荣获全国文明村镇以来,沙河村在他的带领下,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倍加珍惜这一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再接再厉,成功打造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为乡村振兴添光彩。王宝友也相继被评选为最美胶州人、胶州市人大代表、胶州市优秀党支部书记。
                  党建引领赢稳定
     2007年10月,王宝友上任时,村庄负债300余万元,人心散、村庄乱,两委班子涣散、没有战斗力,有人建议他“换人”。王宝友力排众议,坚持党建引领“换人不如换心”,“都是一家人”,应有包容心,用交心消除隔阂,以真诚凝聚人心,迅速形成了上下同心的强大合力,他们对症下药,各个击破,仅用一年时间,就彻底扭转了村庄10多年的乱局,由乱到治,和谐稳定。2014年以来,全村获评最美胶州人7人,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民生工程暖人心
    沙河村现有800户、2800人,是铺集镇第一大村,耕地面积4000亩,村集体年收入90万元,党员135人,党支部成员5人。王宝友上任以来,“创家好比针挑土”,在上级支持下,心心念念的是如何让村民的腰包真正鼓起来,为此,他大刀阔斧,发展经济,除还清村庄原有负债外,村民每年每人还发放100元生活补助费。
    从2008年开始,王宝友带领村两委一班人,“要致富先修路”,想方设法争取资金或自筹资金,新建董张路支线、沙谭路、松沙路3条主干线,疏通了沙河村东西南北交通要道。其中,仅分别于2009年、2014年修建的村南北大桥、沙谭路大桥,就争取上级投资2000余万元,造福了一方百姓。
    万事开头难,村集体没钱,王宝友毅然拿出自己上任前搞客运攒下的10余万元,垫付近百条10余万平方米大街小巷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款,使村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给村民营造了一个美丽和谐的生活环境。
      
    人吃五谷难无病,在沙河村却能“小病不出村、大病即转诊”,病有所医,村民无忧。2009年,王宝友争取上级支持,村庄投资5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沙河村卫生室,由乡医坐诊,负担诊疗、老年人查体、儿童防疫等公共服务,急难重症即可迅速转至铺集镇中心卫生院治疗,切实保障了村民生命健康安全。
    为了祖国花朵茁壮成长,王宝友付出了几多心血。2012年他争取资金60余万元,新建青岛市示范幼儿园沙河村幼儿园,在园孩子50余人。为解决家长接送孩子与上班时间冲突,他协调幼儿园实行早送晚接,并为孩子开设午餐,免除家长中午奔波。
    为解决村民吃水难题,王宝友跑上跑下,于2014年投资近30万元,打井、盖房、上设备,使全体村民免费吃上了纯净水,每户每月保证供应15桶水,既普惠于民,又避免浪费。
    2023年,在上级支持下,投资20余万元,建成沙河村孝老幸福大食堂,从施工到运行,王宝友全程靠上,严格把关。每周一至周五,食堂为全村90余名75岁以上老人提供午餐,两菜一汤,馒头、包子、水饺换着花样吃,使老人们老有所养,晚年幸福,同时也减轻了子女负担,促进了村庄和谐。
    他把自己和乡医的电话号码,挂在全村60余户空巢老人的炕头上,“有困难打电话,五分钟到门!”这是王宝友的承诺,他言出必信,从未耽搁过老人的呼救,让这些老人们困有所依,体会到家的温暖,安享晚年。
    从2020年开始,王宝友个人资助村里的2名贫困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奉献一片爱心。
    在移风易俗、生活垃圾分类、卫生改厕等工作中,王宝友不怕跑腿,苦口婆心,向村民宣讲,给村民演示,引导村民不断追求更加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率达100%,与全国文明村庄相称,向城市居民看齐。
                  产业振兴促增收
    2008年,王宝友引进青岛前丰制帽有限公司,在沙河村设立分厂,解决村妇女劳动力就业70余人,年增加村民收入300余万元。
    2009年,在上级支持下,王宝友引进青岛“老三东”农业项目,流转沙河村土地630亩,种植高产高效秋月梨,村集体年增收近50万元,吸纳村剩余劳动力200人左右,年增加村民收入100余万元。
    2011年,引导村民建大棚种土豆300余亩,发展高效农业,村民年增收100余万元。
    2012年,鉴于村民土地流散,每户四五块地分散异处,耕种极为不便,王宝友召开村两委会议,专题研究实行“一户一田”制,将全村4000亩耕地统一调整后,按每户人口数量集中分地,一户一块地,便于耕种收获,也为后期土地大规模流转打好了基础。
    2019年,他领导流转土地1000亩给青岛小石头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农作物、苗圃,搞研学、文旅等项目,招用村民近百人,村集体年增收入100余万元,村民年增收入50余万元。
    上任至今,王宝友大力扶持村私营企业发展,在原有村办企业沙河胶合板厂改制基础上,不断链接辐射,迅速发展起木器加工业10余家、纸箱厂2家,村民就工500余名,年增加村民收入上千万元。
                   忘我工作再出征
    王宝友性格直爽,说话办事七里咔嚓,从不拖泥带水。他认准造福村民的事儿,能够豁上干,干则必成。刚上任时,村情不熟,业务不精,已在城里住了10年的他,安顿好老娘,自己搬回村里,吃住在村委,摸村情,学经验,长见识,尽快进入角色。自古忠孝难两全,17年来,他没有再回城里房子住过一天,去看望老娘,也是匆匆而去,急急而回。老母亲理解支持他,每次见面都叮嘱他安心干好工作,切不要以她为念而耽误了村里的事情。
    抗疫期间,村大人多,任务艰巨,他带领志愿突击队100余人,24小时卡口值守、村域巡查,吃住在值班室,筑起一道生命防线,护佑全体村民健康安全。
    在历年创城及复审中,档案整理及设施、村容等完善升级时间紧、任务重,王宝友以“冲得上、打得赢”的一贯作风,带领村专班30余人,夜以继日,一丝不苟,善始善终地完成任务。
前路漫漫,砥砺前行。“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流转土地2000亩,大力引进好的农旅项目,搞租赁经营,引导村民参与,共同致富”,王宝友信心满满。“全国文明村里一个也不能掉队”,是王宝友与他的队友们的不懈追求,为此,他们将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设立沙河村救助基金,为那些因大病、事故致贫的村民们提供救助。
   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王宝友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全国文明村镇沙河村,在他的带领下,必将日新月异,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就像那吃着甘蔗上楼梯——步步高节节甜!





                       编   辑:  邱   宇
                       供  稿:   张学龙
                       通讯员: 铁   弩
免责声明:中广中文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中国首首中医传承主题歌曲《‌华

军营16年,警营16年,老吕的“双色

《艺术唤醒生命》艺术疗愈作品展